羅馬行程:古羅馬市集(Foro Romano)、帕拉堤諾之丘(Palatino)、羅馬競技場(Colosseo)、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 → 梵蒂岡博物館(Musei del Vaticano)、西斯汀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 →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 台伯河(Fiume Tevere)散步

 夜宿羅馬:Airbnb公寓 連結這邊

 食在羅馬:老橋冰淇淋Old bridge gelateria、da Enzo餐廳

 

01.jpg

#羅馬假期之早晨散步

義大利暴走團成員感冒的感冒 發燒的發燒,被海膽刺到的被海膽刺到,
意識到才第五天,出門時間卻越來越晚,假期有限的我奮力填滿旅行時光,
趁大家還在梳洗泡澡(!) 先去藥局買咳嗽藥再去超市散散步,帶回牙膏一條(到底多愛在歐洲買牙膏)。

 

02.jpg

#超市早餐

旅伴嘲笑我昨日推薦的滋味單純現烤出爐的白披薩,卻硬是買了超市的袋裝死氣沉沉可頌當早餐,
雖然理解喜歡吃什麼是個人自由的道理,但這前後邏輯我的腦袋怎樣都想不通,哼哼哼 XD

後來在義大利不同的城市或小鎮又吃了幾次可頌/酥皮點心,平均水準不比台灣好多少,
外層油膩  內裏乾枯 孔隙緊密 缺乏靈魂「白胖了」是最好註解。
(結論是義大利可頌遠遠落後法國哪,畢竟是橄欖油的國家,可頌還是要好奶油才行)

幸好有軟質乳酪英勇救援了乾枯的可頌,起身將昨天買的鹿角咖啡豆裝入摩卡壺,
撥顆新鮮紅石榴伴著優格入口,享受紅石榴在舌下破裂蹦出的美好滋味,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03-3.JPG

搭乘地鐵B線在Colosseo站下車,計畫上半天走訪羅馬競技場、古羅馬市集以及帕拉提諾之丘,
抵達羅馬第一晚經過討論,因為這樣那樣的考慮後決定「Roma Pass, Pass!」

除了Roma Pass還有另一種選擇:購買上述三個景點的共通聯票 € 12,00,
三個景點均附設有購票窗口,名列世界七大奇景的競技場是羅馬最熱門景點,
排隊買票的隊伍絕對是最長的,我們改從帕拉提諾之丘(Palatino)這邊進入。

 

03-11.JPG

昨日認識的羅馬似乎比實際的要年輕要表面,來到這裡突然間又再往下深掘了一番,
磚紅帶黃澄色系的石磚堆積成石牆,高的低的石牆排列成街道,直的橫的街道組合成古羅馬時期,
再一睜眼,只見到破碎的 損毀的 斷裂的 斑駁的 剝落的,
相機畫面開了又關關了又開,處處猶豫究竟該拍什麼。

旅行途中每天每天的景點揭幕,某些畫面存留在腦中的力道遠勝過照片數量,
靜謐無聲的步伐行走,其實腦中正沸騰喧囂,曾經繁華如今死寂,一回頭便是千年,
四月正午的陽光太強背負的歷史足跡太滿,相機畫面究竟能盛裝什麼故事,我懷疑,
將拍攝每個細節的機會轉讓給其他過客,只用視線摘些段落存放在記憶縐摺裏。
現在整理照片,想起當時心底的那陣翻攪激昂(同時提醒自己這個部落格存在之於記憶力的意義)

05-2.JPG

03-12.JPG

#帕拉堤諾之丘眼中的古羅馬市集(Foro Romano)
大家關切的實用旅遊資訊,入場時間 票根輪廓 不知道去哪裡複製改寫再貼上的歷史背景,
我反而不好意思在這個屬於自己空間的地方重複又重複,
真是抱歉阿,什麼也沒幫上忙。

 

04-3.jpg

04-1.JPG

#羅馬競技場(Colosseo)
遺址莊嚴 婚姻神聖,在千年古蹟的遺址前拍攝婚紗的新人,怎麼想都覺得既危險又浪漫,
踐踏過生命鬥爭只圖娛樂的歷史,危險;穿越過時間軌跡作為愛情見證的存在,浪漫。

 

04-6.JPG

教廷為了興建新教堂,拆東牆補西牆,
競技場不完整的缺憾造就比例失衡 獨樹一格的美。

06.JPG

#君士坦丁凱旋門(Arco di Costantino)
鐵柱圈住凱旋門再也無人得以穿越,或許這樣也好,
每一次凱旋歸來需要多少生命消逝作見證,
繼續高聳又驕傲的矗立著就好,轉換為鏡頭裏的主角就好。

 

結束沈重的遺跡三部曲,腳步也輕盈起來,
這麼說並不是不喜歡喔,只是磚紅帶黃澄的遺跡色調令人不自覺的呼吸急促,
差點忘了抬頭看看羅馬天空有多藍,我甚至想將這種不帶一絲混濁卻又深邃莫名的藍,
私自命名為羅馬藍。

下半天搭乘地鐵A線Ottaviano站移動到梵蒂岡,
目標明確,第一站:梵蒂岡博物館(Musei del Vaticano),
實際上出了站實在不需費勁看地圖找方向,放鬆心思跟隨人群腳步移動就能輕易抵達。
行前記得預約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卻沒預約梵蒂岡博物館,
幸好四月下旬還未到觀光旺季,隊伍不至於太誇張,
在和旅伴們毫無重點的聊天話語中前進,進入二樓買票再通過安檢後進入博物館。

 

07-2.JPG

#松果中庭(Cortile della Pigna)

兩側孔雀守護的青銅色松果據說是很久很久以前從萬神殿旁的松果街移過來,
松果街,多麼可愛的街名,
在地圖上找了一陣,才終於在萬神殿南側看到這條短短的街道Via della Pigna,
只是搬走松果的松果街似乎有點名不符實(我總擔心這類無關緊要的小事)。

 

07.jpg

金色同心圓,據說拉動它是真的可以旋轉,
相隔著鐵鍊,現場對著它展示快門的過客沒有人可以動手。

 

08-1 (2).JPG

看過Tim Powers所著《阿努比斯之門》,卻錯過古埃及博物館區的阿努比斯雕像,有些遺憾,
莫名其妙地在八角庭院的門廊角落找到一位遺失下巴的狼犬(?),任性的擺出相同表情合照。

如果你看得夠仔細,不難發現左手掌心有條神秘的白色電線延伸入背袋裡,
亞洲人身上總有這類手機依存症狀的證明,
迴身看看四周亞洲旅行團,1/3團員身上會出現那條神秘的白色(行動電源)電線。

 

08-1.JPG

#勞孔 (Laocoote)
希臘雕像背後總有段悲泣的故事,倒不是不願意分享,
只是我和自己達成協議,如果三個月後還能記得的故事內容,才能以自己的方式述說,
不經思考的重複複製貼上,連錯字也一併擺上,真是太失禮了。

 

09-1.JPG

#殘軀 (Torso Belvedere)
想起了高中時體育老師在沉悶地下韻律教室裡,
重複又重複的那句話:展現你身體裡的力與美,
同時舉起她的右手(有時候是左手),側臉朝天,另一隻手彎曲擺在胸口前,兩條腿維持弓箭步,
真心的,站在這讓米開朗基羅傾倒的雕像面前,我卻率先想起那樣的畫面。


09-3.JPG

或許在眾多眾多的雕像之間,它沒有輝煌的典故值得拿來說嘴,
但比起所有旅人迅速按下快門匆匆離去的著名作品,
這樣具情緒感染力令人想微笑的生動存在,反而讓我更有按下快門的衝動。

 

10-2.JPG

#繆斯女神廳(Sala delle Muse) 

 

11-1.JPG

11-2.jpg

圓形展廳(Sala Rotonda)裡是後期仿造萬神殿所建置,
中央有羅馬帝國暴君尼祿皇帝的紅色大理石浴盆,周圍環繞多座雕塑,
卻對地面放射狀排列的馬賽克磚有莫名的偏好,不禁看得入神。

 

12-1.JPG

希臘十字廳(Sala a Croce Greca)裡又一個馬賽克磚,
某位希臘女神及紀錄月相變化陰晴圓缺,據說有些典故,只是我記不清楚。
說不定是太喜歡這種花磚的緣故,以至於隔年在諸多歐洲國家裡,做出伊比利半島的旅行決定。

話說回來,我們都同意在遺跡裡各式各樣的花色運用、圖案組合的刺激,
讓歐洲人從小在日常生活裡培養美學及色彩平衡敏銳度,成人後的美感自然比較強,
耳濡目染的強大力量。

 

13-1.JPG

13-9.JPG

#人工縫製的巨大掛毯
像是某種具有神秘力量的神秘組織完成具有某種神祕意義的作品,
還有一幅是耶穌踩著的石塊隨著視線產生移動的錯覺,
(想起羅浮宮《蒙娜麗莎的微笑》,不管從哪個角度欣賞都覺得她在注視自己一樣奧妙)
單靠手工一針一線縫製出立體的深淺畫面,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學習到如此刁鑽的技巧呢?

 

14-4.JPG

14-5.JPG

14-6.JPG

#古地圖陳列館(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
天花板華麗煽情的令人屏息

 

15-1.JPG

藍與綠,海洋與土地,
憑藉數學幾何、依靠量測計算和太陽方位定位,繪製出逼近正確樣貌的地圖,古人的智慧(和毅力)!

 

13-4.JPG

#最後的晚餐
猶大是唯一沒有光環(穿著樸素)的門徒

 

16-2.JPG

16-1.jpg

#拉斐爾著名的作品之一:雅典學院(Scuola di Atene)
跨時代人物聚集在拉斐爾的這幅作品裡,連自畫像偷偷藏在其內,
透視法構圖的渲染力,還有溫柔線條與色調,論誰也沒有辦法不被打動吧!


米開朗基羅歷經四年完成穹頂壁畫《創世紀》,後又以更長的時間繪製《最後的審判》,
兩者可以說是梵蒂岡博物館內最重要的靈魂,
只是我們太專注於藝術作品上,忘了注意時間,在展覽室靜靜觀賞緩慢移動,
直到某位熱心的工作人員告知我們再十分鐘就要閉館,
如果想要觀看西斯汀禮拜堂(Cappella Sistina) 的話請務必趕快前往,
雖然只剩下幾分鐘,但幸好來得及。

看見禁止攝影的要求反倒鬆了一口氣,替猶豫不決的猶疑意識做了決定,
就專注地看吧!不必分神想要用快門抓取每一個細節,
嗯! 只能說,相當精采,聞名許久終於相間以及比預期更震撼的超越期待,親自去看便能體會,
即使眼睛有些疲憊,大體上而言走出展廳時心情上十分舒暢。

 

1040422 梵諦岡-01.jpg

18-1.jpg

18-2.jpg

18-5.JPG

18-7.JPG

#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19-3.JPG

19-9.JPG

#巴洛克風格的聖體傘

 

19-2.JPG

#米開朗基羅的聖殤(Pietà)
米開朗基羅25歲完成了這個唯一有署名的作品,
表情平靜、向上攤開的左手傳達無言哀痛的聖母,雕像安靜卻炙烈的感染力,使其揚名羅馬。

 

20-1.jpg

20-3.jpg

#第四隻義大利冰淇淋Old bridge gelateria
離開聖彼得廣場來到梵蒂岡城牆邊的老橋,是多數旅人都推薦的冰淇淋店家,
也是目前為止(第四家)吃到價格最便宜的ㄧ家,三球 €2,50、附贈鮮奶油,
選了開心果、巧克力和野莓(Visciola),吃起來也不錯的,滋味明確口感正確,
對了,在義大利也不是每家都會附贈鮮奶油(Panna),比方GROM就要加價。

 

21-3.jpg
#台伯河(Fiume Tevere)
「因為橋,我認識了河,順著河,我到了城市。」出自beautiful affair

其中一個旅伴身體發燒卻全身畏寒,
為了梵蒂岡博物館堅持要同行,直到逛完博物館,虛弱的身體再也難以支撐,
在互相約定碰面的時間之前(我們進博物館後就分開移動了),
將外套帽子戴上,低頭靠在聖彼得廣場旁的路邊休息,
竟然有人蹲下放零錢在地上給她,義大利人再一次的令我感到不可思議。

想回去休息的旅伴們跳上路面電車,只有海苔先生和我繼續前進晚餐約會,
將餐廳地址輸入地圖定位好,搭了一段電車後順著台伯河沿岸散步,
黃昏暮色微風徐徐,老房子河岸邊情人的掌心,沒有什麼比這更浪漫的了。

 

22-2.JPG

到小餐館da Enzo時大約八點,正是義大利人的晚餐時間,門口開始聚集排隊候位的人群,
等了約莫十分鐘,服務人員給了我們一張類似硬擠出來的座位,
但看見旁邊桌九個人(聽口音猜測是美國旅客)擠在六人桌,還是不要再說什麼好了。

點完菜後,服務人員問我們除了氣泡水外,要不要來點酒,
感冒的海苔先生不適合喝酒,
雖然這麼解釋時,服務人員雙手一攤 come on,給了我們很義大利的眨眼;
而我一喝醉就可能陷入昏迷(曾因為酒精代謝不及在酒吧暈倒,醒來後站起來又再暈倒一次XD)
只能婉拒他的美意。

 

23.JPG

#桌布費麵包

這裡的桌布費麵包相當不錯,事實上現在回顧整段行程,絕對排名在前三。
(桌布費麵包是接近入場費的概念,在義大利餐廳吃飯,服務人員會主動遞上麵包,
不管你吃或不吃,這筆費用都會記在帳單上,大約€ 1.5~2.5/人)

過去對義大利麵包有些錯誤想像,
畢竟最著名的拖鞋麵包是用極濕潤配方的麵糰製作,需要高明的操作手法才能應對,
除了拖鞋麵包,台北珠寶盒販售的義式麵包、侯布雄Joël Robuchon的地中海橄欖/番茄麵包,
讓我對義大利麵包體存有某種輪廓的幻想,或執念,如果你想那麼講的話。

來到這裡,兩週的旅遊時間,見識整個民族做事隨心所欲的慵懶習性,
嗯,義國麵包不管外型還是滋味,大多粗曠直接原始,
這麼說未必是負面的批判,應該說不同於精緻的法國麵包,而是另一種原料單純的義式路線,
僅僅使用酵母、鹽、麵粉和水,或許部分食譜還加了橄欖油,
單純原始有其美好,一種向歷史向傳統配方致敬的傳承意義

然若製作隨意技巧不足時,因為毫無遮掩,反而更容易被識破更令人皺眉,
不知怎麼,我們踏入的餐廳/烘焙坊,麵包滋味大多相當草率,感受不到製作人的心意。
(別的事情不好說,對於麵包品質的判斷我可是相當有自信)

 

24.JPG

#油炸蒜味朝鮮薊(Carciofi alla giudia)  € 4,00 

曾在新竹某間義式餐廳嚐過水煮新鮮朝鮮薊佐奶油蝦醬,
朝鮮薊可食用部分是底部的花萼,單吃近似滋味較清淡的馬鈴薯、再多點芋頭香氣;
後來開始注意歐陸食譜,朝鮮薊入菜變化寬廣,可以煮湯 蒸烤 拌入沙拉,家庭料理也常出現,
走趟義大利和西班牙超市,都能見到油漬朝鮮薊罐頭的蹤影,
印象中Jamie Oliver也曾直接使用罐頭朝鮮薊入菜,
不僅如此,羅馬猶太區餐廳還喜歡用油炸的方式料理。

猜想應該是油炸時將大蒜一同入鍋提味,再輕灑海鹽上桌,
散開的葉辦宛若綠色的花朵倒置,以餐刀切開,簡直像洋芋片般鬆軟可口。

 

25-3.JPG

25-1.JPG

#培根雞蛋水管麵(Carbonara)  € 9,00
羅馬某保育區豬隻製成的鹽漬豬頰肉、某地區的羊奶起司(pecorino)、契作農場有機蛋、黑胡椒,
菜單細心列出食材及來源,顯然對羅馬地區的在地食材十分自豪。

台灣大多數義式餐廳菜單都有的奶油培根義大利麵,與正統的Carbonara不同,
撇開奇怪的加料「台式在地化義大利麵」通盤性認知誤解(當然也是成本考量),
醬汁和調味根本是天地之遙(奶油+麵糊+牛奶 vs 羊奶起司+蛋黃/或全蛋+黑胡椒),
而且羅馬地區使用的也不是培根/五花肉,而是豬頰肉(guanciale)。

鹽漬豬頰肉油脂豐腴滋味微妙,介於鹹味 鮮味 豬肉特有腥羶味間的挑逗界線(很想來杯白酒),
黑胡椒的嗆辣不斷衝撞味蕾,
羊奶起司和鹽漬豬頰肉架起紮實結構,緊緊依附著結實強壯的水管麵麵體,
理解了為什麼義大利人如此執著於麵體與醬汁之間的平衡,
這種羅馬地域特有的濃重渾厚滋味,我似乎開始懂了,甚至可以稱之為喜歡。

 

26.JPG

#蕃茄牛肉丸(Polpette al sugo)  € 11,00
本地產牛肉、義式肉腸(mortadella)、麵包屑,
以及pamigiano-reggiano起司、肉荳蔻、契作農場的有機蛋。

傳統配方的每樣食材總有其存在的意義,
猜想食材裡的義式肉腸能強化香氣 增加口感滑順度,麵包屑則是鎖住肉汁的關鍵,
又如同牛肉麵湯底喜歡加入番茄,義國牛肉丸也巧妙地加入番茄糊醬汁提味,
忍不住用麵包將醬汁沾到一滴不剩。

遊走在各桌之間詢問有沒有需要改進或是加點的淺棕色小捲髮侍者(我們猜是第二代老闆),
將全場用餐氣氛掌控得極好,見我們餐盤見底似乎相當滿意,
迅速上前將餐盤紙墊收走,要不要再來份甜點?
為什麼不呢,我們說。

 

28.JPG

27.JPG

#每日蛋糕(Torta del giorno)  € 5,00
#野草莓慕斯(Mousse al mascarpone con frutti di bosco)  € 5,00

當天供應的是奶酥莓果醬鮮奶油蛋糕,坦白說細節滋味已經遺忘,記得口味不差;
後者慕斯滑順細緻,野草莓馥麗香甜多汁,義大利水果的香氣與滋味總另我感到驚奇,
甚至喜歡到隔幾天在阿瑪菲沿岸的某座小城市集,買一盒野草莓和其他旅伴共享。

 

30.JPG

再怎麼觀光的城市總有真正生活在此的居民,
試圖在短暫的旅人假期裡尋找羅馬日常的蛛絲馬跡,
可不知怎麼,白天的羅馬始終給我成熟世故洗鍊的疏離感,難以親近。

離開da Enzo小餐館後,海苔先生和我沿著百年歷史的石板路街道步行了好長一段路,
穿越某座向內凹陷的奇怪公園(從外圍看簡直像被隕石砸過的一塊低窪地),
這座昏暗的公園裡,斷斷續續傳來薩克斯風和鼓聲節奏,
或許是剛成立不久的年輕樂團沒有錢租借練團室,在街燈和路過車燈的微弱光芒裡孜孜不倦的練習;
過了幾個路口,夜間馬場裡有個瘋狂選手,
或許是為了什麼莫名的原因,在星期二晚上約莫十點鐘還騎著馬繞圈散步。

街燈擴散的溫柔黃色光芒,溫暖了我的羅馬印象,
在羅馬的最後一夜,突然間體認到那份疏離或許不是疏離,是奇幻。

 

2015-04-22 18.08.31.jpg

在連自己都覺得穿著很融入在地的這天(逆光時乍看很像黑X黑,義大利女生最喜歡的配色),
我的羅馬假期接近尾聲,明天要往下一個城市前進。


 

 2015春|南義大利。五漁村/羅馬/阿瑪菲海岸/那不勒斯/卡布里/佛羅倫斯       總分類

 

 

 

arrow
arrow

    冬瓜有顆愛吃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