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文寫到一半卡住擺了兩個星期有吧,一直在思索其中的差異點究竟在哪裡?
重複的嘗試後,終於在這幾天得到了結論,趕緊來分享吧!
之前在【美國】星巴克隨行杯一文裡分享過很想要試試看星巴克在美國推出的即溶包VIA,
不過當時朋友去的鄉鎮沒有舖貨,
事隔一個月恰巧爸媽出征美東,偏遠鄉鎮沒有紐約總一定有了吧,
就請他們看看能不能帶回來囉!

總共有分兩種口味,Columbia和Italian Roast,一盒12入US$9.95。
好奇一小包3.3g裝卻要價將近一塊錢美金的咖啡即溶包究竟口味如何,
網頁介紹寫的聳動我看的心動,網路上的評價普遍都很不錯,灰熊期待。

拆開包裝,一定要說一下包裝壓痕做的很好很貼心,
順向撕開很順暢不會有那種撕到一半塑膠膜扯不開的窘境發生,
還有熱壓三角形來控制撕開洞口的大小,
至少目前為止我沒有看過哪家的即溶包有注意到這細節的。
和掛耳式咖啡不相同,咖啡顆粒不像是單純的研磨咖啡豆,
保存期限大月是一年,想必一定是再經過加工處理的咖啡顆粒,
聞起來香氣倒是頗濃厚,雖然和現磨的豆子香氣有差,不過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喝起來究竟如何呢?
第一次在辦公室泡完後因為Columbia酸味猛烈、Italian Roast焦味明顯,
加了光泉全脂牛奶來調和,第二次是在家裡頭跟阿妙分享一人一杯最公平,
兩次的心得都很普通,也不覺得一包有一塊美金的價值,不如買city cafe還有香醇奶泡勒。
第三次是在辦公室另一台飲水機泡Italian Roast,不若一般即溶包最後殘留粉粉的口感,
香氣圓滑完整,雖然尾韻還是帶著一絲烘焙焦味,真心覺得蠻好喝滴,
尤其以即溶包來說算是表現優異,
雖然和星巴克再三強調的『簡直像現煮咖啡一樣好喝』還是有差距。


又再嘗試了兩次,發現應該最主要原因是水溫,
大家應該都知道手沖咖啡水溫最好維持在85度,之前沒注意過連即溶包都有明顯的差異。
前兩次的水溫應該是過高,豆子的香氣都被壓過去,
Columbia只剩下最後尾巴的酸味,不是溫和的果酸而是單純刺激的酸,
而Italian Roast就像是美式咖啡常見的炭燒焦味(NY Bagels Cafe喝到的那種)。
接下來剩下少少的幾包,我要好好珍惜,用合適的水溫對待它讓香氣完整發揮,
即使後味不夠完美,不過星巴克的豆子向來都有這個問題也不足為奇。

最後,如果要比較這兩種口味,我自己比較喜歡Italian Roast,
但這也和自己本來就不太喜歡酸味咖啡有關
(即使很多好咖啡都帶酸,但太尖銳過分明亮的酸味實在很可怕)。

台灣最近主打購買250g/半磅咖啡豆就送一包掛耳式咖啡(研磨隨享包),
強者我朋友兩種都喝了,
和VIA比較後認為,其實味道和Italian Roast類似,都算是微焦的重烘焙豆。


Lindt Lindor Truffles 504g/ US$15(另有小包裝250g/ US$8)
另外補充一個很讚的爆漿巧克力,因為價格不貴拿來送朋友也很合適,
是薄片薄荷巧克力很有名的廠商Lindt推出的,裡頭有五種口味,
我自己最喜歡花生的,非常濃郁,
不過台灣的天氣濕氣重放久表層會濕黏,冰在冰箱爆漿的威力又變弱,建議儘快吃完。

十月,爸媽出國期間三鴨跑去澳門,九月,爸媽和阿妙一起去大陸尋奇,
嗚嗚嗚~大家都都紛紛出國去玩耍,只有我跟兔子咩咪留守家裡,
想想自己距離上一次去法國已經相隔三年多,很久沒那麼久沒出國過了,
倫家也好想出去玩阿~

【心得】出國旅遊買什麼好~整理文
有鑑於老是有朋友問我說什麼什麼東西,我在XX國看到多少多少的價格是便宜還是貴?
或是我有朋友要出國玩可以託他買什麼?
加上無名的分類頁面做得很爛,用分類搜尋時只能看見標題,標題又有字數限制,
常會有明明印象中有看過這篇文章呀,偏偏用標題卻一直找不到的情況發生,
於是決定把之前自己寫過的文章,重新整理後再發一篇置頂文,
在標題後面會加入敘述,要找相關的資訊會容易許多,
假如有發新文,也會補在該文裡面。
有鑑於老是有朋友問我說什麼什麼東西,我在XX國看到多少多少的價格是便宜還是貴?
或是我有朋友要出國玩可以託他買什麼?
加上無名的分類頁面做得很爛,用分類搜尋時只能看見標題,標題又有字數限制,
常會有明明印象中有看過這篇文章呀,偏偏用標題卻一直找不到的情況發生,
於是決定把之前自己寫過的文章,重新整理後再發一篇置頂文,
在標題後面會加入敘述,要找相關的資訊會容易許多,
假如有發新文,也會補在該文裡面。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