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東京渋谷站的Gontran Cherrier麵包店享受過獨身旅人的完美窗邊朝食後茲茲念念(食記在這裡)
原本週六早上和朋友約吃關新路的樂子早餐,週末打算留在新竹,
聽聞Gontran Cherrier 來台展店的消息後,立即改口跟海苔先生說要北上,週日請早起 帶我去排隊!!!!
於是禮拜天的早上大約7:35出現在這裡,腦袋還沒清醒有點狼狽的裸樣到達現場,已有將近30人的隊伍,
看著門口立牌的可頌出爐時間,七點半的首批次大概是無望了,幸好八點還有一批,
果然排著排著就被服務人員告知需要等下批出爐,同時提供小紙杯裝的冰紅茶讓大家解解渴,
目前的購買原則是每個客人最多購買四個可頌(原味/巧克力兩種口味合計),
幾乎就要進入店裡前,其他種類的麵包剛好出爐(未限制購買數量),可以一起購買。
夾完想買的種類後,後面同批進入店裡的客人已經把可頌都夾光了,無法拍到架上的模樣,
那麼就看看除了可頌之外的幾款麵包吧(大約是早上八點左右):
拖鞋麵包有原味/醃漬番茄/葵瓜籽三種
小長棍有墨魚/雜糧/咖哩三種
布里歐有珍珠糖/巧克力兩種
我不確定巴黎蒙馬特創始店販售的麵包是什麼模樣(但應該不太可能是這類迷你尺寸)
台北首店的麵包個頭和渋谷店大致相當,猜測應該有為了亞洲區的飲食習慣調整販售的麵包尺寸。
這兩盤是我們買的,分別有:
四個原味可頌、四個巧克力可頌、墨魚小長棍、雜糧小長棍、原味巧巴達、醃漬番茄巧巴達
原味可頌 NT.45
身為麵包控自然想拍漩窩切面照(偏執的認定又助於個人味覺記憶),
結帳時請店員幫忙切可頌,但店員說只能提供刀叉,握著軟軟的塑膠刀鋸阿鋸的 我已經盡力了。
真心認為可頌是麵包大千世界裡,從外表最容易判斷是否美味的一種麵包了,
坦白說這天看到的外型大小和顏色深淺都有些許落差(夾的時候已經盡量挑深色的)
品質穩定性似乎不如渋谷店。
GC家的可頌單看外表,精神抖擻、層次分明,不難想像會在嘴裡劈哩啪啦響,
實際吃起來酥鬆有致、咀嚼間感受到麵包心(crumb)孔隙間的在舌齒間拉扯的勁道,
溫和含蓄的奶油香氣!
單論口感,GC家的可頌表現十分亮眼,彷彿穿了一層可頌盔甲保護柔軟可頌內裏的模樣,
咬下時發出彷彿初秋踩在落葉街道上的聲響,
但不知是不是記憶中的滋味總是格外美好,GC家台北店的原味可頌雖然可圈可點,
總覺得當時在渋谷店嘗到的可頌,咀嚼時擴散的奶油香氣更加奔放明亮,
小小猜測:有沒有可能日本用的奶油和台灣用的不一樣?
媒體報導說得非常模糊,只用「法國進口烘焙專用奶油 」帶過,
後來在某篇部落客做可頌的廣宣文中發現是用鐵塔牌的奶油,嗯.....難怪定價是45元!!!!
[2016/6/28更新]
忍不住跟曾在日本住了六年的留學生P小姐討論這件事(我真的非常想知道奶油到底一樣不一樣)
雖然然她已經離開日本,但根據之前查到的記事,日本GC家的可頌在是採用北海道奶油製作,
這也是為什麼GC家比日本其他麵包店便宜的主因(其他家我猜不是Echire就是Isigny),賓果!!!!
記者只會用售價比較,其實還是和成本正相關,
日本GC用北海道奶油做成的可頌賣180日幣,台灣GC用鐵塔牌奶油賣45元,泥砍砍,事出必有因嘛。
再提個不相關的,GC台北店的裝潢不知道找哪家做的,地板貼得有點粗糙!!!!
對了,台北現在有幾家麵包店可頌都做的挺不錯,
比方內湖的Boulangerie LE GOUT那個麵包、芝山站的野上麵包坊Boulangerie Nogami、
信義區的雨人麵包Rain man Boulangerie Bistro、
從法國歸國的徐師傅開設的國王烘焙依思尼可頌(我都是在竹北店購買)....等等。
偷偷說,微風廣場樓下的Maison Kayser 梅森凱瑟、仁愛圓環和101樓下的LALOS bakery,
雖然打著法國旗幟,但真心覺得這兩家的可頌沒有前面說的那幾家出色。
雖然上面說了感覺會得罪很多人的真心話,
但麵包情緒高漲的時刻,仍舊忍不住吃起第二顆可頌
巧克力可頌 NT.55
以這天接連吃了兩個巧克力可頌、兩個原味可頌來比較,
巧克力的苦甜滋味明確,而且可頌孔隙之間的口感表現和香氣都比較突出,
個人喜歡GC家的巧克力可頌勝過原味可頌。
珍珠糖布里歐 NT.40
布里歐和可頌都是高成分(高奶油高雞蛋配方)的麵團製作而成,
切開時黃澄澄的,孔隙緊密 口感柔軟 沒有麵包皮(crust),
或許配方裡水份含量少的緣故,記憶中大多數布里歐麵包體都偏乾,
甚至可以說布里歐絕非個人喜歡的麵包種類,通常踏入歐式麵包店時,視線很常略過它。
這天架上麵包種類也就這麼幾種,還是買個來試試好了,
表層珍珠糖略微細碎,麵包體也一如布里歐給我的印象:柔軟、但偏乾(即使才剛出爐)
過去以為是離出爐有段時間的緣故,但這顆麵包糾正了我錯誤的誤解,似乎本質上就是如此,
目前真心喜歡且麵包體濕潤不卡喉的布里歐,大概只有市政府捷運站附近的雨人麵包。
墨魚小長棍 NT.45
墨魚小長棍嚐得到海鮮特有的淡淡鹹香鮮味,外表微酥 口感正確,
但不知為何表層的白芝麻和黑芝麻,有那麼幾口冒出奇妙的「生澀味」。
對了,GC家的小長棍建議務必在購買當天食用(雖然排隊花了些時間,購買份量請斟酌)
台灣濕氣真是歐式麵包天敵,剩下的1/2沒有冰冷凍庫,歷經24小時後的周一早晨試試不回烤直接吃,
嗯.....就是.....潤掉了啊!
醃漬番茄巧巴達 NT.50
這是我見過最迷你的拖鞋麵包了,
醃漬番茄鹹香清爽,麵包皮厚實酥香,真的是非常非常厚的麵包皮呢(不管是上層還是下層)
咬來鏗鏘有聲 咀嚼時香氣逼人,讓我想起拿坡里式披薩外圈的那種Q彈口感,非常討人喜歡,
下回再訪還是會帶顆巧巴達離開。(但還是要說,絕對要購買當天食用)
雜糧小長棍 NT.45、原味巧巴達 NT.35
這兩個麵包後來帶回新竹,
悲慘的是我把手機放在海苔先生那了,這幾天要過著沒有手機的原始人生活,
想當然沒有切面照
記憶中前往東京旅遊前搜集到日本的資訊,可頌並非日本GC麵包店前線唯一的主打商品,
墨魚長棍、夾餡三明治、在地化特製口味(咖哩長棍、紅味噌鄉村麵包、柚子乳酪蛋糕....等)
都有很不錯的能見度,當時認定其為日法融合式的混血麵包店。
然,今年6月GC家的可頌被《華爾街日報》評選為巴黎最佳可頌之一,
猜想或許定調了GC家初期登陸的行銷策略,以此為話題讓媒體有直接明確的標題可以操作,
如同說到閃電泡芙就想到1789 Cafe(雖然個人不太喜歡它們家表層披覆的果凍凝膠)
想到馬卡龍就想到青木定治AOKI;亞尼克的Sweet Tea甜點沙龍,最近也轉型為法式千層派專賣店,
挑個台灣人接受度高的產品當成經典招牌,這個策略非常睿智,
不管怎樣,身為麵包控很開心以後我的麵包版圖又多了個選擇,不過會先等到排隊熱潮過去才會再訪吧。
試營運期間,上架的麵包很快就搶光,暫時無法得知全部的供應品項,
很期待未來能供應墨魚小長棍夾餡三明治(日本官網是抹上cream cheese、搭配芝麻葉和燻鮭魚),
以及當時在渋谷店印象深刻的起司蜂蜜無花果麵包(食材組合趣味,起司酸鹹味和糖漬無花果完美平衡)
更好奇日本販售的奇茴香籽檸檬無花果、或者是香蕉鄉村麵包,嚐起來是什麼滋味?!
==== 店家資訊 ====
Gontran Cherrier Bakery
地址: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302號﹙國父紀念館捷運站2號出口旁﹚
試營運時間:6月21日﹙二﹚~7月7日﹙四﹚ 早上7:30 開賣,品項售完即打烊
正式開幕日期:7月8日
日本官網:http://gontran-cherrier.jp/
日本最大食評網-渋谷店:http://tabelog.com/tw/tokyo/A1303/A130301/13145483/
延伸閱讀:
【日本東京】澀谷。日法融合的Gontran Cherrier。完美的窗邊麵包朝食
【日本東京】新宿可頌朝食。Dominique SAIBRON。念念不忘之東京專屬早餐
【台北】內湖。二訪Boulangerie LE GOUT那個麵包。麵包店再襲擊
【台北】信義區早午餐下午茶。二訪雨人麵包Rain man Boulangerie Bistro
【台北】葡萄麵包Pain aux raisins。歐式麵包該有的樣子
【台北】芝山站。野上麵包坊Boulangerie Nogami